《计算机应用基础》课程是高职院校所有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。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,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。要求学生在掌握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的同时,对计算机技术、多媒体技术、通信和网络技术等的应用有比较好的基础,使之在后继课程的学习和就业岗位中能较好地发挥作用。
该课程是面向社会各个职业岗位的需求,不仅要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,为各专业后续学习打好计算机应用的基础,并应用所学知识为劳动力市场服务。同时也为学生在就业时能提供其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证明,为用人单位录用和考核工作人员提供一个统一、客观、公正的评价标准。
本课程的无先修课程,是为各专业所开设的各类后续课程(如:OFFICE高级应用、信息管理、网页设计、UI界面设计、数码艺术设计、各类辅助设计等)服务的。
该课程主要依据“公共课在人才培养指标体系”中的“知识运用”和“实践技能”来设计的。其总体设计思路是,以掌握通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未来岗位所必备的计算机技能、用所掌握操作技能完成工作项目,并能结合实践工作开展创新思维。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,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,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,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,发展职业能力。
在课程内容选择上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,理论知识的选取以能理解计算机技术、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相关内容及发展趋势为主;操作技能的选取以能掌握办公项目、图像和动画处理、网页设计等各项操作任务,紧紧围绕各个工作项目,以任务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,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。并在操作中融合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(一级)对知识、技能和态度的要求。
在教学模式上以线下机房实践教育为主,以线上理论和技能演示教育为辅;教学设计方面淡化理论讲授,强化操作技能,注重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。 |